秋来韩城花椒香
----来自花椒之乡十四万六千多农民的脱贫报告
作者: 李武兴
第一章 引 言
波涛汹涌的黄河,在冲出晋陕大峡谷后,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在它西岸的陕西渭北旱原上,矗立着一座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兴城市——韩城。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一位韩城人历尽磨难,以如椽巨笔完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本鸿篇巨制《史记》,开辟了中华民族文字历史的先河。他就是被后世誉为文学家、史学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司马迁。加之历代诸多文化古迹的留存,韩城赢得了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
两千多年后的现代,十几万韩城人穷则思变,从1979年开始,在县委和政府建设“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号令的召唤下,百里浅山台塬区的6个镇、195个专业村、3万多农户,用四十年的时间,在梯田、沟壑、荒山、荒坡,栽植大红袍花椒四千多万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花椒基地。2000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的称号。2018年,全市55万亩4000万株花椒总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总产值达27亿元,全市人均花椒收入8800余元,椒区15万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4000元,有14.63万人依靠栽椒务椒销售花椒,先后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
韩城的百里四千万株花椒基地,既是一个产业脱贫致富的经典范例,又是一道纵贯韩城南北的靓丽风景:秋来八月正骄阳,百里椒乡紫红妆,农家采撷忙晾晒,商贾搅得满城香……
当你走进韩城的西部山区,站在高处放眼远眺,从南到北一百多里的浅山台塬区,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缀满了玛瑙般的花椒果穗,与绿叶相映一片红紫,犹如一幅挂在天边的壮锦,红绿相间,美轮美奂,令人流连忘返,你会感到秋天的韩城,是一座景色如画之城。
当你走进韩城的城乡,你会从进城购物的椒农身上、从花椒产区收椒的机动车上、从经销花椒的店铺里、从微微吹来的山风里,淡淡的花椒之香扑鼻而来,不由人就会发出“天下味都何处觅,秋来韩城花椒香”的感叹,秋天的韩城,是一座花椒飘香之城。
当你融入到正在采摘花椒、晾晒花椒、收购花椒的人群中,和他们攀谈起种植花椒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你会从他们面带喜悦的脸庞上,从朴实的语言里,从来来往往的车流里,你能感受到秋天的韩城,是一座活力四射之城。
四十年的兴椒致富之路,在韩城人的心中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们最珍爱这样一个树种:大红袍花椒树。因为只要谁家拥有几十株、几百株、甚至上千株花椒树,就意味着谁家每年就有上万元、十几万元、乃至几十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依靠这一种树,他们历经了脱贫、享受了致富、一步步地走向了小康!
他们最珍惜这样一种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权,他们就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在梯田、荒山荒坡自主决定栽植花椒,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他们最珍视这样一个时点:公元二零零一年。因为这一年花椒的价格,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从前几年的每公斤二十五元,飙升到五十元以上。这一年种植花椒多的农户,普遍收入在五、六万元,更为令人惊叹的是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十万元、二十万元户,比其它农作物高出几十倍的收入,进一步刺激了更多农户栽植花椒的热情。这一年花椒苗的价格,也从每株0.1元,上涨到0.5元,助推韩城又掀起了新一轮栽植花椒的热潮!从此以后的十几年内,花椒价格一路走高,2018年每公斤花椒的售价达到八十多元,不少椒农购置了小轿车,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过上了四十年前曾未奢想的好日子!
四十年的时间里,把花椒这样一个小小的灌木树种,做成了十几万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这是韩城农村产业结构,一次成功而富有成效的调整。在整个过程中,韩城市委和政府的历届领导、部门的干部职工、矢志攻关的科技人、天南地北的摘椒人、从事经销的生意人、办厂加工的企业人,和农民一起,共同在昔日的荒山、荒坡、梯田上,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把小小的花椒树,培育成了财富之源。
这一历史性的成就告诉我们,是韩城市委和政府的历届领导,以不变的初心和无私的奉献,带领人民群众铸就了韩城的花椒之魂、培育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之根!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的时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凭借小小的花椒树,创造幸福生活的事迹却永远留存!值此“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建设四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来穿越时空,一探他们把荒山秃岭建成金山银山的心路历程,追寻他们将大红袍花椒销往全国、让花椒走出国门的脚步......
第二章 决策篇
韩城人栽植花椒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35年(1607)《韩城县志》中土产篇记载:“境内所有者唯麻焉、椒焉、柿焉、核桃焉”。清康熙42年(公元1703年)《韩城县续志》记载:“西北山椒,迤逦溪涧……亦有猴头花椒极盛,各原野村野俱树之,种不一,有大红袍、有枸椒有黄色椒,远发江淮”。
解放后,在以粮为纲思想和计划经济的主导下,由于花椒是一个经济树种,极易和钱联系起来,作为一种生活必须的调味品不能没有,同时它作为一种商品,又怕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而难逃被割弃的厄运,加之花椒价格比较低,因而花椒生产一直处于群众自育自栽自给自足的状态。
而由政府领导和组织群众大规模地栽植花椒,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9年,这一年国家启动了“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韩城作为559个任务县之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国家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
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韩城历届县(市)委、政府领导班子,借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灭荒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强大动力,从韩城的实际出发,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韩城人民通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把昔日满目荒凉的西部山区,变成了一座拥有四千万株花椒树的绿色银行,成为韩城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他们在花椒基地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推动了花椒基地由蓝图变成了现实……
一张鼓舞人心的花椒基地建设蓝图
1979年,韩城县委、县革委会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高度重视,责成县林业局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起草、编制今后五年的林业发展规划,落实 “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的建设任务。林业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韩城县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五林业发展规划》,对于现有林的管护、植树造林、四旁植树做了全面部署,并规划了建设核桃、山楂、花椒、板栗、苹果五大经济林基地,其中花椒基地的目标是:“南起龙亭北至禹门口的沿山十个公社,一百零三个大队,在原有椒树的基础上,补植、抚育,实行点(零星)、线(地边)、片(纯片)结合,栽植椒树两万亩,累计保存一千万株,形成一条百里花椒林带”。规划用质朴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副百里浅山台塬的梯田上,地埂花椒埂里粮的壮美蓝图,它承载着韩城人的希望和梦想,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方便记忆和表述,人们习惯地称之为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
一次解放思想的《抓钱大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县委书记刘群效的强力推动下,韩城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全省农村改革的先行者,粮食连年获得大丰收,产量比计划提高了将近30%,农民缺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缺钱这个困扰人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问题,和把钱视为资本主义符号的思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人们对“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做法仍然心有余悸,在发展以花椒为主产品的商品经济方面,虽有强烈的愿望,但缺乏足够的胆量,因而花椒基地建设进展缓慢。为了打破人们思想僵化的局面,1982年县委把每年春节过后,都要召开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的重点,放到了讨论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这一年的“三干会”和历年的时间一样、地点一样、参会人员一样,但会议的名称,却是建国以来令人瞠目结舌的四个大字—-抓钱大会,而且将其制成大幅横额,悬挂在韩城古城的街道中心,先不说会议的内容如何,单就这四个字的会议标题传递出来的强大信息,对多年来已经忌讳谈钱的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声惊雷,在韩城政界和民间激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从而慢慢地认识到,这是一次政府为钱正名的大会,这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大会!它在昭告人们,那个羞于谈钱、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民放开手脚大胆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次《抓钱大会》打破了人们几十年僵化的思想观念,激发了人们发展商品生产的热情,对花椒基地建设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到1985年底,五年间栽植花椒800多万株,加上原有的220万株花椒,完成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的建设任务,年花椒产量80万斤,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从土地里,收获了梦寐以求的人民币,广大农民埋藏心中已久的致富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花椒商品生产经验交流会
198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韩城撤县设的方案,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韩城市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韩城市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变了,但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农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初心没有变。刘遵义市长于1985年春季植树造林的时节,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李海鹏,带领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业务干部,到重点乡镇对植树造林、栽植花椒进行调研,先后三次深入盘龙乡白家山村大南沟户包荒山连片造林现场,和乡村干部及群众深入交谈,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鼓励他们多栽椒、造好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当得知有些群众因为担心政策多变,而不愿投资造林时,他和李海鹏副市长商议市上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包山造林长期不变,给农民一颗定心丸。当了解到一些栽椒早的农户上一年收了多少斤花椒,卖了多少钱的时候,刘市长对李海鹏副市长和林业部门的负责人说:你们要好好全面总结一下,适当的时候开一个专题会议,宣传先进,鞭策后进,把广栽花椒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此后,林业部门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1985年8月25日,全市花椒商品生产经验交流会隆重召开,市、乡、村三级干部全部参会,刘遵义市长亲自主持,盘龙、西庄两个乡(镇)、曹家山村、巨家沟村、王峰村三个村委会和孙永祥、孙志彪等栽椒大户,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会议讨论通过了《韩城大力发展花椒生产三年规划》,抓住户包荒山连片造林的机遇, 提出了“咬紧牙关干三年,栽植花椒九百万,科学务椒攻单产,总产达到一千万”的建设目标,花椒树的保存株数将增加到两千万株,1979年规划的“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将成为“百里双千万株花椒基地”。乔子玄乡、芝阳乡、薛峰乡等乡镇作了表态发言,市委书记王志伟从发展商品生产与农民致富的关系、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包山栽椒造林三十年不变等政策,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奖惩等作了主旨讲话。栽椒大户的经验交流,点燃了所有与会乡村干部带领群众栽椒致富的激情,农村以花椒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生产,成为乡村干部的主流认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促使大家下定了完成栽椒任务的决心。
这次会后,在全市掀起了兴椒致富的热潮,从当年秋冬造林开始,到 1987底两年五个造林季节,群众栽植花椒的热情持续高涨,累计栽植花椒1000多万株,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栽植花椒900万株的任务。到1990年底,全市南北六十公里的浅山区,十一个乡(镇)的梯田地畔和荒山荒坡,累计保存花椒2300万株,产椒135万公斤,收人达到1687万元,基地乡(镇)的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20多元。
一系列鼓励农民承包“四荒”栽椒致富的政策
1980年8月,韩城县革委会下发了《关于发展多种经营有关政策和办法的若干具体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宜林“四荒地”,可因地制宜划给社员造林,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社员。1982年9月20日,中共韩城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荒山、荒沟、荒坡承包治理工作细则》,各乡除留牧地以外,其它荒山、荒坡、荒沟划分给社员承包,坚持山权、林权集体所有制不变,经营权下放给社员,并确定20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合同可以继承。同年11月30日,中共韩城县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农民劳动致富的几条规定》,对承包荒山、林业等进一步放宽了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商品生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84年2月21日,中共韩城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发展商品生产的意见》,将荒山承包期限延长到30年以上。1993年11月24日,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拍卖宜林“四荒地”使用权的有关规定》,将使用期限确定在30—100年之间,长期稳定不变。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栽植花椒的积极性。
加入中国花椒网www.huajiao.cn 可以让您的公司在全国万千花椒企业中脱颖而出。
加盟热线:0913-8563866 微信:huajiaocn
一张大红袍花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身份证
随着花椒基地的不断扩大,花椒的产量逐年上升,韩城大红袍花椒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得和人有身份证一样,必须拥有由国家工商总局认证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有了这个商标,人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大红袍花椒的原产地,也可以解读出在韩城特殊地理环境下,生产的大红袍花椒的特定品质和风味,还可以依据我国加入国际条约相关协定,实现国际注册,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国际贸易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这对于大红袍花椒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999年2月,中共韩城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相关部门向国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韩城大红袍花椒”原产地证明商标,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反复考察、论证,于2002年6月正式核准注册,这是全国花椒和西北地区农产品唯一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原产地证明商标。从此韩城大红袍花椒,由有史以来的农家品种名称,跃升为国家认证的地域性名称。2004年"韩城大红袍花椒",在全国花椒中第一个获准国家质检总局列入《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成为全国花椒产地唯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成为消费者甄别正品与赝品的法规性依据。
此后,韩城开始全面实施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制度,花椒营销实行质量等级化、数量标准化、包装规范化,使用统一的证明商标专用包装,定点印制,统一经销。同时,为了捍卫韩城大红袍花椒的名誉,韩城市花椒局和工商部门配合,查处了5起大红袍花椒商标侵权案。2006、2009两个年度,"韩城大红袍花椒"被陕西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1年,"韩城大红袍花椒"在全国花椒中第一个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开展了2017年品牌价值评价工作,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价值高达213.61亿元,这对韩城大红袍花椒商标信誉、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功能,是一个全面的肯定,表明其在同类品牌的竞争中,具有强大的价值优势。
两处花椒交易市场
随着花椒面积的不断扩大,花椒产量逐年上升,原有的花椒市场已不能满足花椒交易的需要。2000年时任韩城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建华审时度势,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产销两旺的芝阳村镇和交通便捷的龙门镇西原村,建立两处花椒交易市场的建议,形成决策后,当年开始建设,到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到花椒采收销售季节,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椒商云集,本地椒贩的近千辆三轮车你进我出,年交易量占到韩城花椒总产的80%以上,成交额达4亿多元,成为韩城花椒基地南、北两翼的花椒交易中心,和韩城花椒走向全国的出发地。
一个专为花椒产业发展而设立的节日
从1979年开始,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建成的“百里四千万株花椒基地”,已成为15万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花椒产业的兴衰、花椒价格的高低、花椒销售的多少,它都和15万农民的日子贫富、生活质量紧紧相连,它也和中共韩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紧紧相连。为使全国更多的省份、世界更多的国家,认识韩城大红袍花椒,开拓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使韩城20多万农民能够长久地依靠花椒收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2016年中共韩城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中国韩城国际花椒节”,为韩城的花椒销售和加工企业,结识全国和一些国家的的花椒采购商,提供一个人际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
2016年7月16日, “2016中国韩城国际花椒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韩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的褚锦锋,向应邀参会的国务院、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委和陕西省、渭南市的领导,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山西日报等二十多家中省主流媒体,介绍了韩城花椒产业的概况和花椒节的立意、时间和主题活动,并向与会的客人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从2016年的8月12日开始,每年的花椒节为期三天,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三届。每到花椒节,坐落在韩城市芝阳镇的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内,人头攒动,商贾云集,“花椒产业科技对接座谈会”、“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分会年会”如期举行,麻辣食品创新大赛、花椒产业科技发展论坛、花椒采摘大赛、花椒产业促进会等系列活动有序开展;花椒系列产品、花椒芽菜辣酱、花椒茶、花椒香皂、花椒鞋垫等产品展区,商贸洽谈十分活跃。尤其是2017年的花椒节,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以花椒和胡椒深度合作为主题,以双椒(花椒、胡椒)论坛为载体,印度、越南相关的食品科学机构的负责人,和国内农学界翘楚以及百余家知名企业参与交流,就花椒产业的多个方面达成共识,签订相关协议9项。通过花椒节这个窗口,以椒会友,使更多的客商了解了韩城的花椒基地,认识了韩城的大红袍花椒,为大红袍花椒销往全国、走向世界,在学界、商界、政界赚取了更多的人脉。
一处具有七大功能的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
2014年后季,芝阳镇党委和政府为了解决本镇区域内,花椒经销和加工企业规模扩大的问题,就建设一个占地200余亩的花椒加工、销售园区的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准备报请市政府审批。适逢时任韩城市市长的李智远下基层检查工作,在听了芝阳镇的汇报后,认为项目可行、规模太小、级格太低,韩城作为花椒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大市,应当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花椒产业园,来引领全国花椒产业的发展。按照这个要求,2015年专门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国家级韩城花椒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园区规划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基地”,园区总面积367平方公里。“两基地”即全市55万亩花椒种植基地和包括30余家企业的花椒加工基地。“一区”即核心区,位于韩城市芝阳镇区,一期规划总占地面积1160亩,总投资50亿元,建设综合交易区、科技商务会展区、综合服务区、生活配套区、花椒深加工区、粮食储备区、农产品加工区“七大功能区”,打造全国花椒标准化检测、批发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科技研发和会展“六大中心”,计划通过两到三年建成,园区全面投入运营后预期年总产值达260亿元。
2016年元月园区开工建设,11月国家林业局认定命名韩城花椒产业园区为“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2018年底入住花椒加工企业 8 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为花椒的产品多样化和产业升级进行着战略预备。
韩城市委、市政府做出的这些决策,充分地表明,党和政府在一步一步地为农民脱贫着想、一次一次地为农民致富放权,一阶段一阶段地为农民奔小康筹划,加之花椒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最终把花椒这一灌木树种,培育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他们这种执政为民的精神,像一道道亮光,辉映韩城花椒史!
第三章 实施篇
花椒,属芸香科灌木树种,能在韩城栽培千年而经久不衰,这是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结果,是上天赋予这方水土上黎民百姓的财富之种。令人欣慰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韩城人没有浪费这一珍贵的资源,在乡村干部的促进下, 6个专业镇、195个专业村的群众,将花椒栽植在百里浅山台塬区的地埂、荒坡、耕地,把昔日的荒山秃岭,绘成了椒红树绿的金银山,成就了十多万农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
在这个沧桑巨变的过程中,那些曾经敢为人先、带头栽植花椒的党员、干部、乡村贤能,他们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引领着一村、一乡的农民,以百里山区的梯田和荒山为锦帛,以锄头为笔,以汗水为墨,绘就了以花椒为主题的锦绣画卷。
今天,当我们徐徐打开这轴画卷,就能把韩城花椒的保存株数,由220万株上升到4000多万株的四次飞跃从头看起:
从220万株到1000万株,用了5年时间。1979年开始,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百里浅山台塬区已有花椒220万株的基础上,到1985年梯田地埂栽植保存花椒800多万株,“百里千万株花椒林带”的目标得以实现。
从1000万株到2000万株,又用了5年时间。1985年8月全市花椒商品生产经验交流会后,政府鼓励农民花椒栽植范围向“向川原地埂、向瘠薄耕地、向坡耕地延伸”,政府又组织了以“户包荒山、连片造林”为重点的“百亩户、千亩村、万亩乡造林”竞赛活动,到1990年底,五年间栽植花椒1000多万株,花椒保存株数达到2300万株,建成了“百里双千万株花椒林基地”。
从2300万株到3000万株,用了10年时间。1990年,国家林业部部署了全国性的灭荒造林工程,1993年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四荒”使用权拍卖,十年间荒山、荒地、荒坡、荒沟再栽植花椒700多万株,到2000年累计达到3001万株,建成了“百里三千万株花椒林基地”。
从3000万株到4000万株,再用了5年时间。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其后的5年时间里,百里浅山台塬区的梯田,再栽植花椒1000多万株,花椒的保存总量达到4000多万株,形成了“百里四千万株花椒基地”。
今天,当我们细细欣赏这幅画卷,仿佛看到那婆娑摇曳的花椒树林里,闪现着韩城务椒人与贫穷抗争的弯腰弓背的身影,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那栽椒致富的动人故事……
冒着挨批斗风险栽植花椒的欠款户
杨中堂 男 1943年生,板桥乡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人民公社化时期,家中11口人,上有二老下有三儿四女,由于人口多、劳力少、负担重,一直是生产队里的欠款户,到1982年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体制解体时,杨中堂共欠生产队各种款项1100多元。
但从1975年后季,冒着有可能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挨批斗的风险,买苗栽植花椒算起,到1985年粮食产量过万斤、花椒收入过三千,十年时间实现了经济大翻身,成为政府表彰的产粮大户,也被乡村两级推荐为全市栽椒致富的先进个人,在“全市花椒商品生产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要走富裕路 硷畔栽花椒”的大会发言,先进事迹广泛传颂,为已经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农民栽椒致富树立了榜样。
欠款户是人民公社化时期一个特殊的产物。它是指在按人头从生产队分得了相同数量的粮食、蔬菜等物资的所有家庭中,一部分由于小孩多、劳动能力少的原因,为生产队付出劳动少的农户。他们因为往往受到劳动力多的家庭的抱怨,而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那个时期人们一提钱,就和资本主义联系到一起,一旦被人发现你干了与钱有关的活路,那就是你长资本主义尾巴了,就得采取开社员大会的形式,通过大家的批判,来终止这种行为,人们称之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如果没有一股子冒险精神,想摘掉欠款户的帽子谈何容易。而欠款户杨忠堂不甘屈服于这种命运,穷则思变,昼思夜想着改变经济贫困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富自己、富家乡的路子,农民唯一的出路只能在自留地上做文章。而他所在的村地处山区,人少地多,生产队就有硷畔栽椒的传统,由于管理不善,收益甚微,他就想到了在自留地硷畔上栽椒赚钱的路子。
1975年后季,他冒着挨批斗的风险,从盘龙乡买回了250株花椒苗,栽在了自留地的硷畔上,第二年就成活了210株,加上连续几年的补植,基本保证了满苗。加之认真抚育,精心管护,到1978年开始零星挂果,当年采收了5公斤花椒,收入40多元。村里人就有了议论,家里人也担心这些花椒树,会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几年的劳动成果就毁了!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使得寄托着他经济翻身希望的250株花椒树,免遭灭顶之灾!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他家11口人,取得了36亩地承包经营权,这一年他在这36亩承包地的硷畔上,再栽了690多株花椒树,在几年的时间里,坚持自育苗木每年补植,坚持春季松土除草、施肥,秋冬修枝、培土;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这些花椒树陆续进入盛果期,1983年采收花椒215公斤,现金收入1300多元,占到家庭总收入的45%;1984年花椒因冻害减产,但单价上涨,基本上实现了减产略减收,还有1200元的现金收入。几年下来,还清了在生产队的1100元欠款,在购置了缝纫机、自行车、一头耕牛后,家存余粮2500斤,银行存款2200元,过去的欠款户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1986年,在留了15亩粮田以后,把其余的20多亩地全部栽上了花椒树, 1992年陆续进入盛果期,每年采收花椒1000多公斤,年收入在2万多元。十年的花椒收入,让他和老伴十分体面地履行完作为父母的责任:新盖了两院房,给三个儿子成了家。树大分叉,户大分家,2003年他给三个儿子分门立户,也把亲手栽植的大部分摇钱树分给了三个小家庭,为儿子们独立生活奠定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
(文章共169页86000余字,本期发布16页9700余字,余文分期发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花椒网
如觉的本站发布信息方便,请转发给自己的亲友哦。您的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4.提醒:花椒货到付款也深藏骗局,一定发给自己的生意伙伴提高警惕!